Monday, January 5, 2009

無家可歸的事實

原文:盧詠莛 | 中譯:趙泰和

新年到了,我們終於可以松一口氣。聖誕樹已經被收了起來,買的禮物都已送出,家庭團圓飯也吃過了。坐在溫暖的屋裡,你正在欣喜地想象著你所捐的二十五元會給那些一無所有的人帶來多大的幫助。但耶穌在馬太福音廿五章中僅僅教導了我們這些嗎?

據估計,BC省大約有一萬零五百人露宿街頭,並且有報導說溫市有近八千名無家可歸者(喬治亞海峽周刊,二零零八年四月十日)。無家可歸的問題似乎只是在慈善機構籌款最為活躍的聖誕節和感恩節期間才會被人重視,可是這些問題是長期存在的,而幫助無家可歸者也不單單是節日期間的一個活動而已。

作者Mike Yankoski在他的「在立交橋下:在美國大街上的信心之路」一書中講述了在他二十歲時決定露宿大街五個月的經歷。他這麼做是想親身體驗一下流浪者的生活,並且瞭解一下教會是如何幫助他們的。Mike的朋友Sam也是基督徒,與他結伴同行,睡在巷子裡,靠彈吉他賣藝為生。在短暫的一周內,他們就變得又臟又臭,和街頭其他露宿者一個模樣。兩人都對路人對待他們的態度感到很驚訝,好像他們不存在一樣。

在首都華盛頓,Mike在咖啡屋裡買了一杯咖啡後坐下來寫日記,寫到一半,一名服務員走過來讓他離開。Mike給服務員看了看他在這家咖啡屋買的咖啡,而服務員告訴他,咖啡館有個限制:只能逗留45分鐘。當朋友Sam散步回到咖啡屋時,那名服務員又讓Sam離開,藉口卻是他們的另一個規定:咖啡屋不許顧客帶背包入內。其實兩個「流浪漢」竟敢進入咖啡館已經惹怒了這名服務員,他對兩人大喊趕他們走,並承認他說的那些規定是為了趕他們走而當場立的。

我們對著服務員這樣囂張的歧視可能會搖搖頭,但在教會裡這樣的行為也不例外。當Sam在舊金山的一間教會請求助時,牧師告訴他們倆,教會是崇拜的場所而不是救濟站,但同意他們留下參加崇拜。崇拜後幾個人走來與他倆交談。Mike腳上穿的涼鞋已經破了,腳也在流血,同時兩人也久受飢餓的折磨(在他們露宿街頭的五個月中只有一個女孩請他們吃過一頓飯)。但這些基督徒們卻只是站在那裡看著他倆,拍拍他們的肩膀,說他們會為二人禱告,然後就離去了。在這間教會所遭遇到的令他們感到無比驚訝。

除了多數人對流浪者的忽視,有人卻真正地活出了耶穌的呼召。一個為自己棒球隊籌錢的小男孩將他的錢給了Mike和Sam。Mike說道:
幾乎每次他見到我們的時候都會把錢放入我們吉他盒子裡——有時是一元,有時是一毛。如果我們不接受,他的表情就變得很納悶。當我們接受時他便表現得很滿足、很自信,好像他剛做成一筆大生意似的。

在舊金山的人民公園,當地教會在那裡向周圍的流浪者簡短地講述福音並派發盒飯,其中一講員只有十七歲。Mike和Sam遇見的人不單給了他們一頓飯,還主動為他們買來食物和公車票。一名無家可歸的基督徒朋友讚美道:
教會就應該像這樣!這裡是福音與世界交匯的地方,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兒!耶穌也是為我們而來的。教會把我們踢出去太可悲了。

我可以將書中所有感動我的故事都說出來——但我寧願你自己去讀,否則由我復述這些故事對Mike寫的書太不公平了。話題回到溫哥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做些甚麼有意義的事呢?給街上露宿的人一個微笑、一個簡單的問候是個不錯的開始。在校園附近就有很多以收集廢瓶罐為生的流浪者,他們大都沒有惡意並且蠻友好的。我們可以通過為這些人買食物、買咖啡(特別是天冷的時候!)、與他們談話這些簡單的事中行出神的愛。我們也可以成為聯合福音使團(Union Gospel Mission)的一名志願者。若想瞭解更多有關幫助流浪者的信息,請訪問Mike Yankoski的網站:www.undertheoverpass.com。幫助人的同時也要註意對象(尤其是在市中心東端),盡量不要直接送錢,但不要以此成為我們不去幫助及賜福於別人的藉口。Mike在他書的結語中說道:「最終,真正的愛是表現在行動中的。除非我們憑著信心做一些實際的事情,這個世界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當我們與救主見面的那日,祂會這樣對你說嗎?
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做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馬太福音廿五章34至36節)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